春種秋收,周而往復。農業和糧食資源是人類自然和經濟資源中最大的、也是最后一塊寶藏,它們除了能提供食品之外,還包括多種功能,如提供工業原料、生物能源等。如果人類開發、使用得當,完全可以實現循環利用。集聚優質產業資源,發展糧食循環經濟,實現從糧食資源大省向糧食經濟強省的轉變,是全省糧食人的共同期盼。
我省作為全國重要的產糧大省和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核心區,既要勇于擔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又要創新糧食經濟發展思路。
省委書記指出:產業集聚區建設,是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戰略性舉措,是符合河南實際的發展載體。從理論上講,產業集聚是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從實踐上看,目前產業在空間上的規模集聚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
糧食產業也概莫能外。聚集優質產業資源,發展糧食循環經濟,可實現糧食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糧食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帶動糧食經濟轉型升級,在“三化”協調、“四化”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國內外糧食供求形勢變化迫使我們必須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有限的糧食資源。從國內看,我國糧食生產已經實現了“九連增”,我省糧食產量也連續七年超千億斤。但糧食生產受自然、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做到年年都豐收、年年都增產,出現“拐點”、發生減產甚至連續減產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一旦出現嚴重自然災害造成糧食大減產、連續減產,我國糧食供需平衡的格局將被打破,糧食品種、區域不平衡的矛盾將驟然加劇,糧食流通抗風險能力差的問題將驟然顯現,也就有可能引發糧價上漲和糧食搶購,危及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全局。從國際看,世界糧食供求形勢并不樂觀,各國“自保化”傾向明顯,糧食的能源屬性和金融屬性進一步顯現,國際糧食市場波動頻繁、波幅跌宕。當今國內國際糧食市場的融合度趨高,國際市場糧食供求變化和價格波動直接傳導和沖擊國內市場,并有可能造成持續影響。目前全球糧食年貿易量還不到我國年消費量的50%,依靠進口來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絕不現實。
2,糧食加工產業現狀亟待改變,需要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糧食循環經濟。河南在糧食綜合和循環利用方面,還處在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一是糧食加工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低。以小麥加工為例,目前,全省小麥粉加工廠728 家,總產能超過5600萬噸,產能利用率不足50%,產能利用率低、技術落后,重復建設嚴重。二是加工鏈條短。以初級產品和粗加工面粉為主,繼續精深加工下游產品少。目前,多數停留在面粉加工環節,面粉種類單一,專用粉少,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綜合效益差。副產物利用效率低,造成了資源浪費,大量粉塵排放,給環境造成壓力。三是糧食產業集聚度低。糧食加工園區忽視產業對接,園區內企業關聯度較低,上下游產品無法配套,難以形成覆蓋糧食收購、倉儲、中轉、加工、營銷、配送等產業鏈各環節的產業集群。
3,中央、省委省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為我們發展糧食循環經濟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七大”確定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2008年9月,我國頒布了《循環經濟促進法》,2013年1月23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的通知》。“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黨的十八大做出了重要部署。中央和我省歷來都高度重視糧食工作。2013年1月15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在考察國家糧食局時強調:“糧食是安天下之本,要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國務院在《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提出:“河南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實施意見》(豫發〔2013〕3號)也明確提出:“利用糧油、畜禽、果蔬、花木等農產品資源,發展以食品工業為主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打造米、面、肉、乳、果蔬、油脂等農業產業化集群,構建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這些重要講話和方針、政策不僅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發展循環經濟和糧食工作的重視,而且為我們發展糧食循環經濟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